“治未病”的临床意义

2018-01-04 15:51:55
翼猫健康e家
1040
最后编辑:管理员 于 2018-01-05 17:38:01

“治未病”的临床意义

   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。 “治未病” ,是指通过一定的防治手段以阻断其发展 ,从而使这种潜病态向健康方向转化 ,属于疾病早期治疗的范围。

   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:一是健康 ,未病态 ,即人体处于没有任何疾病时的健康状态 ;二是欲病未病态 ,即体内病理信息隐匿存在的阶段 ,或已经具有少数先兆症状或体征的小疾小恙状态 ,但尚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 ;三是已病未传态 ,即人体某一脏器出现了明显病变 ,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及脏腑之间的生理、病理关系 ,病邪可能传入其他脏腑 ,但病邪尚局限在某一脏腑未发生传变的状态。因此 ,“治未病”就针对以上三个状态 ,具有以下作用:

   1、未病养生 ,防病于先: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 ,避免疾病的发生 ,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 ,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 ,也是一名高明医生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。

   2、欲病施治 ,防微杜渐: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 ,治病于初始 ,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。这是潜病未病态的治疗原则。

   3、已病早治 ,防止传变:指疾病已经存在 ,要及早诊断 ,及早治疗 ,防其由浅入深 ,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。这是欲病未病态、传变未病态的治疗原则。另外,还有瘥后调摄、防其复发 :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 ,邪气留恋 ,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 ,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 ,此时机体或处于健康未病态、潜病未病态 ,或欲病未病态 ,故要注意调摄 ,防止疾病复发。

当前“治未病”思想已逐渐作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,“治未病”存在着巨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。对于单个患者 ,可以通过提高生活质量 ,增加一个个体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时限与数量 ,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;还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治疗花费 ,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。

国际卫生组织 1996年在《迎接 21世纪的挑战》—— 21世纪的医学中也明确西医学正从“疾病医学”向“健康医学”发展;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;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;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;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 ;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;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;医疗服务方面则是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。无论是西医的发展战略还是现代的三级预防思想与中医的“治未病”思想有着许多契合之处 ,从而有了“体质三级预防学说” ,就是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。一级预防是针对个体体质的特殊性 ,积极改善特殊体质 ,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,从而实现对特殊人群的病因预防 ,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。二级预防也就是临床前期预防 ,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的“三早”预防措施。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 ,对已患某些疾病者 ,结合体质的特异性及时治疗 ,防止恶化。

 在“治未病”原则指导下 ,它在临床各科疾病的预防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,甚至可以指导人类已知的所有疾病的预防。中医药“治未病”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开展非常广泛 ,而且其防治意义已经逐渐为人们所公认。对于病因明确的疾病 ,人们可以主动的避免远离各种致病危险因素。但是 ,目前大多数疾病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并不明确 ,从对疾病的掌握上来看 ,不能实施有效的预防。因此 ,根据中医“治未病”的思想 ,采用中医中药的方法 ,在对于疾病的预防与已病防变方面就显出了巨大的优势。

关注“健康e家”公众号,在线购买产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