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离猝死,胆固醇这个指标要控制好!别再用身体拼了!
- 2020-11-24 14:07:00
- 翼猫科技 原创
- 1828
胆固醇是衡量血脂的一项指标,如果胆固醇含量超标,就会给身体带来问题,会引发血脂高。血脂高就会引起心脑血管问题,严重时,可能危及性命。
胆固醇是个“坏东西”吗?
我们每个人的血液和组织细胞中都含有胆固醇,胆固醇其实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,参与人体的多项生理活动,在体内有许多重要的作用。
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、性激素、胆汁酸及维生素D3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,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,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,还参与了脑和神经组织的构成。胆固醇虽然不是个“坏东西”,但是运送的脂蛋白不一样,还真就有了好坏之分。
高密度脂蛋白是“好船”,将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从细胞带出并送至肝脏,肝脏处理分解后再被移除体外。因此,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被称作“好胆固醇”,应该立功受奖。
低密度脂蛋白则是“坏船”,负责把胆固醇从肝脏运送至全身组织,而这类脂蛋白在把胆固醇运送至动脉时,碰到受损的血管内膜,就容易造成胆固醇在血管的堆积,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胆固醇是吃进去的吗?
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主要来自两个途径,即体内合成和食物中摄取。其中,体内合成的胆固醇在70%~80%,主要是自身肝脏合成。血胆固醇中只有20%~30%左右是吃进去的。
事实上,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,体内具有维持血中胆固醇稳定的机制,也就是如果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多了,自身合成胆固醇就会相应减少,从而控制总的胆固醇量不变。
但这个维稳的能力具有个体差异性,大约15%~25%的人群对膳食胆固醇非常敏感,一旦食物中摄入了过多的胆固醇,体内血液总胆固醇就会显著升高。
另外,我们吃进去的饱和脂肪酸、可溶性纤维素等膳食成分也会影响胆固醇的吸收。因此,胆固醇多吃了点,人体自身也能调节,也不是吃进去多少就是多少,但高危人群就要小心“病从口入”。
胆固醇偏高怎么办
通常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-199毫克之间,是较为正常的胆固醇水平,超过这个值就是胆固醇高。胆固醇高会出现以下情况:
1. 前列腺癌
会加快前列腺癌的生长速度,会引发肾衰竭脂类的肾脏疾病。
2. 寿命
会减少寿命,尤其是男性的寿命,同时和血管有关的中风几率会随着增加。
3. 心脏
会阻塞心脏动脉并使其变窄,容易引发心脏病。。
4. 骨质疏松症
会使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变高,同时过多摄入胆固醇可导致牙周病、牙隙之间的沟隙会扩大。由此可见,胆固醇高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,以免导致病情恶化。
预防胆固醇偏高需要做到这5点
1.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
日常生活中,保持清淡的饮食,少吃油腻、辛辣、奶油类的食物,多吃粗粮、坚果类、蔬菜和水果类的食物。
2.控制体重
肥胖更容易导致胆固醇偏高、血压升高以及2型糖尿病,这些都会让胆固醇催生的动脉血管壁斑块更容易在体内堆积。
3.加强运动锻炼
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锻炼,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新陈代谢和心肺张复能力,还能帮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,提高高密度脂蛋白。
4.定期体检
降低胆固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要听医生的话,进行定期体检,一般3-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,这样你就知道你的胆固醇水平。
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疾病,早期筛查与早期干预的“神兵利器”只要5分38秒即可检测全身9大系统、220项系统功能值和参数,实现对慢性病、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在没发生器质性病变前提早干预、治疗。
翼猫科技重金导入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,可以全面评估身体健康状况和患病风险,预测潜在患病危险因素和疾病发展趋向,可以对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肾病等疾病进行早期预警。
5.营养干预
欧米伽-3是一种到目前为止,既不能用化学的方法人 工合成,又不能在人体内自行生成的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。家族成员主要有α-亚麻酸(α-LNA、ALA、十八碳三烯酸)、EPA(二十碳五烯酸)、DHA(二十二碳六烯酸)和DPA(二十二碳五烯酸)。
DHA俗称“脑黄金”,主要生理功能是营养大脑神经和视觉神经细胞,具有健脑益智、提高智力、增强记忆力和增强视力的作用,对老年痴呆和脑萎缩等智障性疾病、大脑疾病、视觉方面的疾病。
EPA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,促进体内饱和脂肪酸的代谢;降低血液黏稠度,增进血液循环,提高各组织的供氧量,降低血液黏稠度,疏通、舒张并软化血管,对心脑血管能够起到预防的作用。
养未来健康食品推荐
欧米伽-3凝胶糖果
每天3次 每次2粒 血液健康 人才健康
购买渠道 点击图片
关注翼猫科技 开启健康人生
官方微信:YMKJWLW2016
内容来源:健康中国
如涉侵权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