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“饮料”含糖量高10倍,你可能天天吃,转告父母:别再成袋往家里提了

2021-08-30 10:28:00
翼猫科技
原创
0
摘要:甜食,一种充满诱惑力的食物,它能带给人快乐,但同时又让人担忧——吃甜过多,会不会患糖尿病?

甜食,一种充满诱惑力的食物,它能带给人快乐,但同时又让人担忧——吃甜过多,会不会患糖尿病?

图片

虽然吃糖跟糖尿病没有直接的关系,但有研究发现,经常吃糖可导致肥胖,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,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,也就是说更容易得糖尿病,所以关系也是非常大的。

被隐藏的"储糖大户"

很多人认为戒糖只要把那些尝起来是甜的食物戒掉就行了。

事实上,很多尝起来并不太甜、名字也没有相关信息的食物也是储糖大户!比“饮料”含糖量高10倍!

图片

例如,市面上的饮料五花八门,可乐、奶茶、咖啡等饮料中不仅里面含有大量的糖,升糖指数更是高达50%,那些自认为精致生活需要饮料加持的人,殊不知正在一步步踏入糖尿病的大门。

速冲糊粉

超市卖的速冲糊粉,也是含糖大户。有的产品中,糖甚至排在配料表的第一位,购买时一定要多注意。

图片

番茄酱

在此类产品的配料中,除了水和番茄泥,含量最高的就是糖了,一般在15%~25%,最高可达30%以上。

蜜饯

山楂片、话梅等酸味零食,本身有机酸含量丰富,口感较酸,加工中需要加入大量糖,口感才能酸甜适宜。

图片

看懂食物标签远离“隐形糖”

一些甜味食品在标签上列有相关的含糖量:

如一些可乐或果汁每100克含糖量在10克左右;

一些雪糕也标明每100克含糖量约20克。

没有标明含糖量的,可参考其碳水化合物含量:如一些饮料,其含糖量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基本相当。

图片

在标签中,如果白糖、砂糖、蔗糖、果糖、葡萄糖、糊精、麦芽糊精、淀粉糖浆、果葡糖浆、麦芽糖、玉米糖浆等字眼排在成分中的前几名,就意味着其“隐形糖”的含量可能不少,吃起来应有所节制。

科学控糖,要做好以下几点

1.日常尽量不喝各种甜饮料。偶尔一次聚会也就罢了,自己不要主动去喝。

2.直接吃水果,市售果汁和榨的“原汁”应当控制在1杯以内。榨果蔬汁时尽量多放蔬菜,少放水果,避免自制果蔬汁含糖过多。

图片

3.乳酸菌饮料限量饮用,认真阅读食品标签上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一项。

4.如果每天要喝一杯红糖水或蜂蜜水,就最好远离其他甜食、甜饮料,饼干曲奇巧克力之类最好免掉。

5.如果某种产品号称“低糖”,那么要看看它是否达到营养标签上说明的低糖标准(100毫升液体或固体当中的糖含量是否低于5g)。

图片

6.日常家庭调味,尽量不要养成喝粥加糖的习惯。甜汤要少喝,做菜放糖最好限制在不明显感觉到甜味的程度。

7.小心“营养麦片”和各种“糊粉”类产品中加的糖,数量真的非常可观。

合理膳食 营养干预 血糖稳稳的

血糖不稳的人,平时一定要注意合理饮食,少吃高油、高糖、高盐等食物,保证饮食规律,除此之外,还可以选择补充一些贝利谷安来帮助调节血糖。

科学研究证实,Omega-3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我们体内增多消化脂肪的酶,从而提高脂肪的新陈代谢,加速脂肪的燃烧和消耗;并从根本上减少脂肪细胞的数目和体积。这样,控制甚至减轻体重的同时也预防和抑制了糖尿病。

图片

糖尿病的产生原因在于受到“内伤”的胰岛细胞不是长不大,就是容易早早死去,或者搬运和转移血液中“糖”的肌肉和脂肪细胞受到内伤,抑或这些细胞在过多能量的刺激下出现过劳、不听胰岛素的指挥,从而导致血糖的不正常。

作为细胞能量补充的Omega-3不饱和脂肪酸不仅可以预防胰岛细胞受到“内伤”,帮助“受伤”的胰岛细胞恢复元气,更能帮助肌肉和脂肪细胞解除疲劳,及时转移能量,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。

因为omegat-3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活性成分 DHA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敏感性,由它组成的细胞膜也会具有很高的活性,就好像一汪清泉注入干枯的土壤,使懈怠、疲倦的细胞重新焕发勃勃生机。

图片

保健食品不是药品 不能替代药物使用

关注翼猫科技 开启健康人生

官方微信:YMKJWLW2016

内容、图片来源:搜狐网、39健康网

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涉侵权联系删除

关注“健康e家”公众号,在线购买产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