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是肝脏杀手,吃一次就放倒一个男子,就藏在你爱吃的食物里!

2019-05-23 13:50:00
翼猫科技
原创
0
摘要:要知道病从口入,有些东西可真不能乱吃的!中山一男子爱吃淡水鱼生,结果,虫子“住”进了他的体内!

要知道病从口入, 有些东西可真不能乱吃的! 中山一男子爱吃淡水鱼生, 结果,虫子“住”进了他的体内!

今年40岁的零某这两年感觉上腹部老是不舒服有点痛,“也没觉得痛得受不了,就是很难受,而且饿的时候特别明显。”

他以为是胆囊息肉作怪,一直喝中药,却没有明显好转,便到火炬开发区医院做保胆取石(息肉)手术。 在即将结束手术时, 医生向胆囊管处探查, 赫然发现一条正在“游动”的虫!

这是一只成虫, 长约4-5mm,活的!

其实,它才是引起零先生 腹痛的罪魁祸首—— 肝吸虫

姓名: 华支睾吸虫,胆管内的破坏王, 吃一次就放倒了一个男子。 零某正是有吃生鱼的习惯。前几年,因为夏天做工太热,他常常从河沟里抓鲫鱼、鳝鱼等,清理干净后直接凉拌着吃。“很鲜美的嘛!”正是这个习惯,导致他感染了肝吸虫病。

胆囊内为何会有肝吸虫?

据医生介绍,肝吸虫是一种寄生虫,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,就是一种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的肝胆管内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症状,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。

肝吸虫通常寄生于淡水鱼类中,并通过淡水鱼生或未经煮透的鱼、虾肉,经消化道传播到人体内。如果人吃了带有肝吸虫虫卵的鱼生或未煮透的鱼、虾肉,约莫一个月,虫卵就可在肝脏胆管内发育成为瓜子仁状的成虫。

轻度感染者或许并无明显症状,重度感染者则会出现消化不良、上腹隐痛、腹泻、精神不振、肝大等临床表现,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、胆结石、胰腺火、肝硬化甚至肝胆管癌等并发症。

70种水产品都可能携带

肝吸虫的幼虫寄生在淡水螺和淡水鱼虾体内,人们常吃的青鱼、草鱼、鲢鱼、胖头鱼、鲤鱼、鲫鱼均可携带。

它的幼虫被人吃进去以后,在肠道孵化并爬进胆管,在那里安家。 肝吸虫一旦进入人体,可以长期存活,有的甚至可以存活长达20~30年。这种病原体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列为1类致癌物。

如何避免被虫卵感染?

医生建议不吃或少吃生的鱼虾。 平时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虾,改进烹调方法和改变饮食习惯。 研究显示,1毫米厚的生鱼片在90度的热水里烫几秒钟就足以杀死寄生虫,因此烫鱼片或涮鱼片的风险比生鱼片小。 如果是涮着吃,鱼肉必须变成白色、不透明,有红肉的要变成暗红色。

烧熟煮透无疑是最保险的办法,虽然需要牺牲一点鲜嫩的口感,但还是健康更重要。 如果将鱼放在冰箱冷冻室1~7天,寄生虫也可以被杀死。 注意分开使用切生、熟食物的菜刀、砧板及器皿。 不要用生的鱼、虾喂猫、狗等动物,以免引起感染。 鱼的做法有这么多种,为了健康着想,还是尽量别吃鱼生啦!

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涉侵权联系删除

文:Judy

关注“健康e家”公众号,在线购买产品